一秒记住【小说网www.biquge3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百八十九章中国象棋发展方向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尽管象棋有着非常广泛的大众基础,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象棋运动的发展前景着实堪忧。象棋曾经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到全国运动会中的,然而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化步伐的快速迈进和改革开放的逐年深入,在国家体育战略进行调整以后,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表演项目成为象棋在全运会舞台的最后亮相;如今的象甲联赛,已经成为众多棋手最重要的赛事依托和收入来源。一旦象甲联赛不能正常运转,全国仅有的100多名专业棋手能否安心下棋就会打个大大的问号。不仅如此,象棋的发展空间也因为同类项目的崛起而越发局促,随着围棋中日擂台赛的广泛影响,象棋平稳的局面渐渐被触及了。象棋运动也不是没有政策支持,在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联合发文,鼓励在学校开展包括象棋在内的三项棋类活动。但是在高考、中考等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可以作为素质教育良好抓手的象棋运动并未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推广。各类外来体育项目,包括电子游戏类产品的快速风靡,都对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的象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国粹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如何传承和发展,象棋开始不得不面临发展的严峻局面。
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场科技革命宣告到来。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很多行业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象棋作为具有文化属性的智力运动项目,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结合属性。近两年,随着3G网络时代和即将的4G时代的到来,让手机上网更加便利、便捷,也让上网速度更快、费用成本更低。这更为象棋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除此以外,也有不少地方如江苏淮阴,创新打造“韩信品牌”象棋运动,不仅取得了成功,还提升了城市品牌,可谓双赢。时代在变,象棋不可能一成不变。在象棋的变与不变间,能否传承象棋的固有魅力、能否使传统象棋绽放现实光彩、能否让更多人从懂棋爱棋观棋下棋中受益,应当成为一个标准、一种尺度。
象棋曾是士大夫阶层的娱乐方式,其形制、理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在形制方面,如棋盘左右、上下对称,棋子摆放位置的完全对称等,与崇尚对称的传统审美相契合。在理论上,又不可避免地得到了儒家思想的沁染,儒家崇尚入世、进取的理念在象棋中无处不体现,还把“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进行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象棋也满足了普通百姓的需求。不用经历残酷的战争,却能酣畅淋漓地厮杀,指点江山,运筹帷幄。象棋既可做闲暇时刻的消遣,也能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简单地说,不同的人群在象棋中寻找不同的乐趣。小可怡情,大可论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作为支撑,这才是这项运动能够被广大爱好者所喜爱,保持长盛不衰的持久魅力。
中国和诸多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人才、资源流失等问题相比,象棋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参与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准。在上虞,象棋事业发展从鼎盛走向平稳,虽然热爱象棋参与象棋运动的人数有减少趋势,但象棋总体实力和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水准。近年来,更涌现了像黄竹风、陈婷婷这样的国家级选手,上虞作为唯一代表绍兴参赛省级运动会的队伍,也在全运会上取得过连续冠军的优异战绩。
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象棋面临没落的风险。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象棋作为一项传统运动,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面临形式上的挑战。一副棋盘、两人对弈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互联网社会。碎片化的时间使人们更青睐于上手容易,节奏快速的游戏。一所学校中,精通象棋的屈指可数,但是游戏高手却是数不胜数。从直播的热度对比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这也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下棋的人越少,其社交的作用越弱,而如果周边无人下棋,人们就更不愿意下棋。当今,想要再出现阿城的《棋王》中热衷下棋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象棋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够年轻,这是其定位的问题。一想到象棋,大多数人想到的总是几个老头围坐在一起,穿着背心,摇着扇子,喝着茶,在树下下棋。在这种固有的印象下,象棋更难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再者,计算机下棋的能力强于人类也降低了它的吸引力。当人们意识到他一生的努力,绞尽脑汁的计算,却不过是计算机早已预料到的结果,热情和参与度难免下降。
针对象棋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本人以为,要充分发挥象棋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加快对象棋文化的传播。既要看到互联网多元化影响,也要看到象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互联网将让象棋活动参与方式更加简单、便捷,让下棋变得不再受场地、时间、对手等因素的制约。
在桌面端,象棋曾取得不错的成绩。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要算联众网,之后的JJ、QQ等逐渐成为引领互联网棋牌运动的超大型活动平台,此后各种网络比赛不胜枚举。当年曾轰动一时的由英国公司赞助的BGN世界网络象棋比赛,可以说是做了最积极的尝试。2012年QQ游戏天下棋弈全国象棋网络赛中,比赛报名参与人数就近80万人。这一数字在2013年又被刷新,超过100万人。这在传统的比赛形式下不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是难以想象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棋牌类游戏受到了其他类型手游极大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象棋没有希望。手机屏幕的增大和分辨率的提高,也使象棋能更加清晰地显示。利用互联网,加快象棋以及衍生游戏的开发,在原有的规则下进行创新,以适应移动化,碎片化的时代,使象棋这样的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的光彩。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有能力为象棋爱好者提供更加适宜发展的空间,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这也是吸引人们下棋的一个有利条件。
在象棋文化推广上,要扩大象棋人群队伍,以学校为着力点,推进象棋进校园,强化与课程改革的互动,培养学生对象棋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象棋作为一项高端智力开发娱乐项目在学生和家长老师心目中的认可度,让更多人参与这一运动;要搭建象棋比赛平台,多层次、多角度组织象棋比赛,提高象棋的影响力。同时,用好象棋这个IP,开发相关的影视动漫,文学作品,扩大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曾经的《围棋小子》就吸引大量的儿童学习围棋,象棋也可以有类似的行动。
总而言之,只有用开放的心态认清象棋的优势和劣势,用更积极的方式使其变劣势为优势,象棋传统文化才能像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样,长盛不衰。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象棋的发展也是这样。根据一系列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象棋的制度变化很大,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它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夺目的一颗明珠,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是不能让象棋没落,我们都有责任让象棋更好的焕发出年轻的光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