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小说网www.biquge3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百四十四章象棋教学教习
开局也称“布局”。象棋术语。是整个对局的开始和基础。双方根据战略战术的需要,分别部署兵力准备作战。其正确与否,对中局、残局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可分为先手和后手两种。前者一般为主动进攻。后者则根据对方的情况,采取守势或相互争先。
当头炮也称“中宫炮”、“中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作用是威胁对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马或对炮应着。“以炮斗炮”(指顺手炮与列手炮)与“以炮攻马”(主要为屏风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两个系统。
屏风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顺手炮也称“斗炮局”。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也称“逆手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平地兑车全称“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高炮局全称“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左马盘河全称“屏风马左马盘河对中炮过河车进七兵”。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五七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七路炮。
五六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五八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手一方炮二平五,再炮八进四。多数用于对屏风马。
五九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九路炮。现代对局中,常见于中抱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
巡河车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先进车”的布局着法。先手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巡河,准备兑换兵(卒),便于出马活动,属稳健缓攻战术。
骑河车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以控制对方的兵、马等各子的活动。巡河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让双马”高手的一方先走炮二进二,采用“巡河炮”着法进攻。近代所指系“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布局着法。
单提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炮过河全称“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双炮过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仙人指路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兵三进一,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故名。
两头蛇象棋术语。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布局一方,在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过宫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卒底炮也称“小当头”。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金钩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进兵后平炮,布子的形状如钩,故名。
左叠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是应付中炮的一种冷僻布局。
鸳鸯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左右两炮有计划地集结在一起,状如鸳鸯,故名。单边凤象棋术语。是对局时的一种封锁战术。
龟背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后走一方对付先走一方的当头炮,采用上马以后出横车,再退一步炮的布阵。因第三回合退炮后状如龟背,故名。
士角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第一着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安于士角。
飞象局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起手第一着飞上中象后双炮连环(称“担子炮”或“担竿炮”),既巩固己方阵地,又可观察对方动静,因势随机扩大先手。由于后走一方的应着或攻或守,变化多端,常取决于双方的中变与残局的基本功,所以是斗实力的一种战略着法。
担子炮也称“担竿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第一着飞上中象,使双炮连环。
穿宫马也称“拐脚马”。古称“缠角马”。象棋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再穿上角奔河头,运用得当,可乘势直奔九宫,打将以威胁对方;如遇阻拦或受到对方当头炮的牵制,则会施展不开。
三步虎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其次序是第一着上马平边炮出车。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或以为典出于此。一说因形容“车强如虎”,故名。
反宫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华南一带因其类似单提马,故也称“半壁山河”。源于屏风马。
中局象棋术语。开局与残局之间的比赛阶段,承上启下,为全局的重要一环。与开局、残局间尚无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规定的着数。通常指开局后约经15个回合,双方调兵遣将,布阵列势就绪,即入中局。
杀者也称“要杀”。象棋术语。下一着捉对方将、帅时,称为“杀着”。
四车相见也称“四车相斗”。象棋术语。因双方的车在阵地上作主力战,为了夺取有利的据点,互不相让,故名。
弃子攻杀象棋术语。一般指残局、排局中步步“连将”或“追杀”一类的着法。在实战中,根据棋局形势,明确主攻目标,设计战术组合,运用一系列密切配合的着数,不惜重大牺牲(如弃车、马、炮等强子),步步紧逼,迫使对方被动应付,以创造此着的条件。
双杯献酒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运用双炮连续攻打对方底象,造成“闷宫将”杀着,或双炮打底象后使对方中宫出现缺口。以上情况寓意“一杯不醉两杯醉”,故名。大胆穿心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士象俱全,拱卫中宫,壁垒森严;而对方双车凭借当头炮的压力,突弃一车,涉险摧士,从而打开中防缺口,构成杀局。
露将三把手也称“连将三条车”。象棋术语。一种进攻战术。利用双方的将、帅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毫无遮拦相对面的条件,退下士、象而“露将”,使对方被动。将。帅虽不出九宫,而此时遥控力量相当于一车。当它与双车在一条直线进攻时的形势(多见于中炮镇住对方当头时),构成三支威胁力量,故名。
塞心马也称“归心马”。象棋术语。指己方的马在己方九宫的中心,并受到对方的牵制而影响将(帅)、双士的活动。丝线掏牛象棋术语。利用一炮牵制住对方车、马以上的主力(一般为两子,也有三子以上的),使之难以调动(动则失子),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称为“丝线掏牛”。
底线马象棋术语。指一方的马跳到对方底象前一格位置,此马既可打将(帅),又可抽吃边车。如遇对方双士未动,己方有炮助攻,往往可构成马后炮杀局。是实战中奔马袭击的一种厉害着法。马后炮象棋术语。马与将(帅)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空隔一步,炮在马后攻将(帅),从而取胜。是实战残局或中局阶段颇有力量的一种杀着。
空心炮也称“空头炮”。象棋术语。此着法针对中宫将(帅)。相互间为空白地带,如辅以其他子力,常能构成各种难以抵御的攻势,给对方以致命打击。闷宫将象棋术语。用炮将军并把对方将死,称为“闷宫将”。
高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二条横线以内,称为“高兵”。
低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三、第四条横线上,称为“低兵”。
弱兵也称“老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到达对方底线,称为“弱兵”。因其作用比高兵、低兵小,故名。
残局象棋术语。比赛双方经实力消耗后进入决定胜负或构成和局的阶段。排局古棋谱称“棋局”、“棋势”。象棋术语。一般指在残局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排而成的各种局势。
四大名局象棋术语。专指刊于《百局象棋谱》的四篇排局名作:《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为便于记忆起见,通常又概括成“七星聚会降龙,野马千里独行”两句。由于设计编排精巧,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并经历代棋手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变化丰富多采。
七星聚会俗称“七星棋”。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为《百局象棋谱》的首篇。因双方各有七子,故名。七星棋古棋谱排局。一般指民间流传的著名七子排局。蚯蚓降龙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此排局双车虽矫若强龙,但始终为两卒所牵制,故名。
千里独行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
野马操田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棋势为:经过十余回合“序战”后,成为车马斗车兵的实用残局。出现先走一方易胜的假象,往往使人误认为起着即可成杀局而坠入圈套。
独卒擒王也称“太监追皇帝”。象棋术语。残局中的一种着法。在杀局过程中,运用其他子力冲锋陷阵,牺牲殆尽,最后用一兵步步逼将成功。
三士三象象棋术语。一炮、双士称“三士”,一炮、双象,或一马、双象称“三象”。“三士三象”的防御力量与士象全相等,都有一定的棋式。关键是中防稳固,不给对方的将(帅)起到助攻作用,可以抵挡一车的进攻。
门东户西象棋术语。残局结尾阶段,象与将分开,造成将在左,象在右,称为“门东户西”。二鬼拍门也称“铁门闩”。象棋术语。双兵入九宫禁区,分列于对方中心士的两旁(占据四路与六路两条将门肋道),随时可进军发动攻势,火并中士,逼杀主将,故名。
残局炮归家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炮退到自己的后方,既利用士、象当架子进攻、遥控,又加强防御,掩护将(帅)。
残局马胜炮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子少,马无绊腿轧脚的限制,攻守进退灵活,力量较炮为强。双马饮泉象棋残局。是三子归边的一种形式。着法为:牺牲一兵,巧妙地迫将出中宫;然后运用双马回环跳跃,盘旋进击,构成杀局。
将军脱袍也称“关公脱袍”、“推窗望月”。象棋术语。指一方走子,飞一步象,既可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又可使己方将(帅)产生遥控的作用,从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三子归边象棋术语。凡有车、马。炮(兵)等三个进攻性的棋子集结在一起(不论中营、边线或侧翼),就有可能构成各种各样的杀势(用杀着将死对方)。这类情况称为“三子归边一局棋”,简称“三子归边”。
车心马角象棋术语。指车立中心,马占士角,构成凶厉的杀局。
海底捞月也称“车正永无沉底月”。象棋术语。车、炮巧胜一车,系常见的一种实用残局。棋势是双方都无士、象,一方车与主帅必须占中,再助炮沉底在将后打车,故名。反之,无炮一方如车、将占中线,则车、炮方面难以取胜。另车与主帅如占中,加上一个低兵,亦可构成这种巧妙的杀势。
一车十子寒象棋术语。指车力强大,纵横进退,攻守自如。在残局阶段子少时,车可控制17个据点(约占全盘的1/5),实力占作战第一位,相当于马或炮之2倍。
太公坐椅象棋术语。指对局结尾时,以一士、一兵巧妙地守和一马与低卒(士必须在帅后底线,而用兵走闲着)。
羊角士也称“菱角士”。象棋术语。双士俱支于九宫上边,状如羊角,主要目的为防止四、六线上(中兵两旁的位置)的马奔袭九宫攻击主将,支士拦阻马腿解危。
三仙炼丹象棋术语。有二说:(l)残局阶段,三个高兵可以战胜对方的士象全,要点是先用一兵去塞象田,再依仗将(帅)的力量进攻,冲兵搏士,控制两肋要道,从而构成二鬼拍门的杀势;(2)三兵并排于对方的下二路(近几宫禁区),与炮、卒、双上分庭抗礼。是双方于细微处见功夫的练习短兵相接的步数棋。车马冷着象棋残局。是车、马在平淡局势下的巧妙一着,出奇制胜,可使对方猝不及防而束手就擒。此着法从实用残局角度来看,属于“巧胜”,但仍要求审势多算,仔细分析形势。除车、马外,还有车、炮与车、兵等“冷着”。
象棋的战略有多种,其中有许多是大家熟悉的,例如:优势战略,均势战略、劣势战略、布局战略、残局战略、攻击与防守战略,刚柔并济战略,防守反击战略以及求和战略等等,难以--列举。在以上所举的战略中,有一项叫作整体战略,也就是贯穿整个对弈过程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具有指导意义的。
象棋整体战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这里可以借鉴军事上的战略要求--也就“全胜”。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把实现利益目标的战略思想分为四个层次:“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伐城。”可见其战略的选择是自上而上,先由其层次寻求制胜之道,如求之不得,再依次降格以求。孙武子又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观之,孙武子的全胜思想包括两点:一是自己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即屈服于我方之意志。其〝不虞而屈人之兵〝以及成语〞兵不血刃“就都体现了这种全胜思想。
在象棋的实战中,如何追求这种〝全胜〞的境界呢?我们都知道,象棋的实战是以杀王作为胜负的标准,单方面则有胜、负和三种结局。就每一局棋来说,棋手们最高的追求当然是胜利、和局则次之(在特殊的形势下,能谋得和局亦未尝不是一种胜利)。就一个比赛来讲,则应该是多胜不负,次之为多胜少负。换言之,就是追求高胜率,避免输棋或少输棋。
军事斗争中的谋略角逐,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强烈思维活力对抗。象棋枰虽小,但是对阵双方都有鲜明的目的性,互相抗衡、互相制约,这也形成了一种特有形式的思维上的活力对抗。由于对方思维的难以揣度,有些局势的发展是难以预测的;由于棋枰的争斗有它本身的规律和有关方面的制约,有些局势又是可以预测的。但是,棋局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对策可以一劳永勉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谱不能尽弈之变,法不可尽战之奇。这要求棋手们随时依据局势的变化来调整战略,运用各种战术和韬略去努力驾驭局势,以达到夺取胜利的目的。〞
象棋的实战既然是一种直接形式的思维活力对抗,勿庸讳言,它的特征势必充满着“诡道”逻辑的作用,亦即孙武子所说的:“兵者,诡道也。”〞所谓“诡道”逻辑,就是“不守常”逻辑,以奇制胜,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常规,不恪守一格,去留不定,见机而作等等,不一而足。为了满足获胜的需要,只要规则允许,什么样的招数都可以在棋枰上使出来。但是绝不包括那些不道德的干扰对方之类的小动作,这点与军事上的“诡道”无所不用其极是截然不同的,而唯有此才能显示象棋的公正、健康、有益、生命长存。
在象棋的对战史上,许多出奇制胜的精彩战例都是谋略所创造的典范。在棋枰上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不要常规,但在谋略思想中,这些原则和常规在遇有异常情况或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标,有时是可以随机而变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逆常行事,打破思维习惯和定势去思考对策,恰恰是符合象棋实战规律的。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产私有制和对立阶段以后的产物,是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用来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
由于战争的胜败直接决定着生死存亡,所以历代军事家以至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无不十分重视战争和研究战争。我国著名古代军事家孙武子在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始计篇》中就开宗明义地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察也。”兵即指军事、战争。战争既是力的较量,更是智的角逐,所以军事领域历来是产生谋略的土壤,军事斗争是诞生奇谋妙计的温床。从人类的谋略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起源于战争的谋略最多、最广泛,也最精彩,并已逐步渗透或嫁接于其它领域。
谋略的争斗在军事上的表现最为充分。谋略是指战争的将帅头脑中思维活动,是无形的东西,但她所起的作用,却是那些有形的兵力和物质的作用难以做到也无法与之相比的。以谋制胜可说是军事斗争的最高准则。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是中国华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夺目而又十分神秘的瑰宝,是由亿万人的鲜血凝结成的亦玉紫珀,是经过无数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才历时数千年精雕细琢而成。
韬略既是用兵的谋略,是我国古代兵法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内容最丰富、最具有规律性的原则。许多流传至今的韬略,比如:“上兵伐谋”,“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以正合,以奇胜”,“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顺佯敌意”,“将计就计”,“声东击西”,“以迂为直”,“势险节短”等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指挥战争所必须遵守的军事名言。
古代兵法韬略源于有声有色的战争话剧,反过来又具有指居战争的重要意义。兵法韬略强调把人的能动作用与战争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要求战争指挥者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去“索其情”--探索战争规律;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问题,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代军事家由丰富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矛盾统一的概念,诸如攻守、进退、虚实、劳逸、众寡、分合、利害、奇正等等,并对这些概念作了辩证的论述,这无疑是古兵法韬略的光辉成就。
棋子乃用以战斗之战员。其类凡七:曰车、曰炮、曰马、曰相、曰士、曰兵、曰将。夫不知兵者不能用兵,理属自明,不待词费。兹将各子之特点、实力、用法,分述于下:
(一)车特点:勇猛迅速,攻、守、进、退,无往不利。
实力:占第一位,可当马或炮之二倍。
用法:起手布局,应早出以策应各方。否则虽强必弱,虽先必后。横出直出,或左或右,须视局势之向背而定,不得随手。
中局冲杀,应留有余地,以便进退。以车于战员中,具有主力作用,敌人与其一举一动,无不注意之消息之,以图制其死命,此宜谨者也。
残局杀和,变化綦繁,大抵敌方缺士者,不得轻与兑换,宜配马、兵;缺相者宜配炮、兵;士、相全者,宜配马、炮、兵。
(二)炮???
特点:行动迅速而易于成势,遥制对方,联系诸子,使前、后、左、右如常山之蛇,有击必应;如布电之网,有触必发;凭籍士、相,攻守兼施,凡局势多以之为主。
实力:次于车,一般以为马、炮相较,各有殊胜,此大不然,马行缓,炮行速,马系于一方,炮关乎全局。残局之中,就攻的方面言,马固较优,然守的方面则较为绌;且炮可以籍士、相而攻守兼施,攻不如马者,特在缺乏士、相之时,尚不得一概而论也。临局非得先手,万不可轻以炮换马。
用法:起手所重在势,宜深藏以蓄之,轻发则弱而无力,且有全局散涣之虞。宜有余子为之前,则遥制之力大;宜置于横通之线,则闪击之用神。敌缺象而有士时,最有利于炮之攻势,不得轻与兑换。残局应退守我方,借士、相而为运用。
(三)马?
???
?特点:回环跳跃,盘旋曲折,线的活动较车、炮为迟缓;面的活动活动则较广泛而灵动;以车、炮之四方指顾,尚不若此之八面玲珑也。其行曲,其力柔,其神逸,枯涩简单之局,得之则错综变化之致,儒将风流,于马有之。实力:仅次于炮。
用法:马行缓,且有绊腿之限制,故全局宜置于可据之地,为守兵之用。必有较守兵为大之代价,始可进攻。进攻则须辅之以车、炮或二马连环,以防敌人之扼制。残局宜攻,如缺相时,须视局势之强弱而为进退,以与相可互补以为守也。(
四)相
特点:保卫将(帅),固其专司,而尤在协调诸子,使得籍以成势。例如,当头炮、缠角马等局均以相口为据点;担子炮、单提马等局均以相为间架;伤车、马、炮其势弱,伤相者其势危,诚哉其辅弼之用矣。
实力:次于马。
用法:前局宜静,轻动则有有害局势之严整。“当头兵”为其前护,宜珍惜勿失,失之则相易受威胁,连环起飞,须避炮锋;遇马飞抵,最善绊腿。残局宜动,可以遮将;可以搪马;可以闲,以窥敌之动静;可以隔,加强炮之攻势。如有缺时,宜留马以备救补,并亟应设法消灭对方之炮减少危险。
(五)士特点:大体同于相,唯活动范围较狭,腹心之用为胜耳。实力:次于相。?????
用法:前局宜静,残局亦不宜轻动。避炮锋宜顺补;避车锋宜背补;避马锋宜角补。与炮有攻守相济之功,尤于残局时为然,于缺士时为切。
(六)兵
特点:其数最多,勇于牺牲,杀之不易尽,死之大有功。
实力:次于士。用法:此当据其位置而言之:“当头兵”最重要,除当头炮局,前局不宜轻动;
七路之兵宜早动,至少宜动一面,以免碍马之前进,且必进一步于“相口”,始有据点也;边兵,则对方跃边马者始宜动,否则亦以静为宜。残局前进,须有护援,进至横线第七路,即应慎审,不可轻下。我方车、炮得势者,宜以兵破其相;车、马得势者,宜以兵破其士;如双方势力相当者,则应相机为用,又不可轻作牺牲也。
(七)将特点:诸子皆可牺牲,惟此不可牺牲;诸子为决胜负之工具,此则为决胜负之目标。
实力:就其为全局之核心言,可谓大于一切;就其实际战斗力言,可谓小于一切。
用法:无论全局、残局均以静为原则,动为例外。通常宜居中路,惟亦视攻守之强弱,以避重就轻,非可拘定。残局之用,在走闲着,盖惟将之闲,多不致影响全局耳。
关于战员之分析,略如上述。吾尝玩其风格,车如长城,如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士、相分飞,似惊寒之雁阵;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试比物兴志而神会其别致,将醰醰有味于桔中之乐,而怡然于可歌、可舞、可惊、可喜之别一天地也。????既为战员分析矣,继此应一视察战场。
棋盘者,战场也,俯视江山,方寸万里。纵路九、横路十者,战员所由以进退之线;纵横交错,位凡九十者,乃所据以攻守之点也。棋子既各异其性能,点线复不同其方所,是其布局运子进退取舍必有配置之宜,或有不当,非贲事即失效,虽有悍将练卒,犹走骐骥于墙茨之上,斗猛虎于泥淖之中,不惟不能施其技,且见其自困而毙矣。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必胜,不知此而用战必败。”又曰:“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战,胜之半也。”夫棋亦然。关于此点,历来棋谱向未道及,惟操子较久,技术较高者,乃心知其意,观其各子布置之地位,即可知其艺术之高下。
今将棋盘点线利害之要,分别列表说明,试闭目以思,点识其形,临枰观局。将有庖丁解牛之妙。
据前二表,按图索骥,关于象棋战场之形势,抑可得其慨略已。虽然,此特一种静态的区划,使临局便于为布置运用之射影,非尽可胶柱于此。
对手相逢,各出机杼,“主力线”不能决者,决之于“侧翼”、“迂回”各线,而“侧翼”、“迂回”有时变而为“主力”焉,“前哨”各线,因势之强弱时为推移,攻守各点,因势之向背时有转换,而前者后、后者前、重者轻、轻者重焉,凡此者,乃战员于战场上机动的配合之结果,而阵形之研究,有不可缓者已。
金戈铁马,布置枰间,因地理之便,审敌我之情,为联合的行动而以决胜负者:曰局势。局势者,阵形也。至此,个别之战员化而为全体,分段之点线化而为全面,各泯香色,同入洪炉,一经熔裁,莫不呈化学新奇之态而异其性质。车之至重,可轻如鸿毛;兵之至微,可重如泰山;一相之飞,可撑半壁;一将之闲,可定全局。点线交错,远近推移,轻重取舍,因势而异。举各部门之装置配备,悉奔凑于整个机括之下,而决定其退焉、进焉、攻焉、守焉,此实象棋中心之所在,而不可不明其大凡者也。
局势之研究应分三部:一、布局--为战争之预备阶段,重在阴阳向背。二、中局--为战争之接触阶段,重在进退移换。三、残局--为战争之结束阶段,重在调度杀和。阴阳向背者,分强弱于机先;进退移换者,决攻守于已形;调度杀和者,定胜负于最后。不知布局,不足语战略;不知中局,不足语战术;不知残局,不足语战斗;三者缺一焉,不能善其事也。
今先言布局,其基本方式如下:
(一)、当头炮局、屏风马局。?着法: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卒3进1马八进七马2进3(先手为当头炮局,后手为屏风马局,以下仿此。)优点:当头炮局,集全体战员于主力线上,以雷霆万钧之力,为中央突破之计,先发制人,莫过于此。屏风马局,配备允当,全局各子均在可攻可守之间,无或轻或重之弊。前卫线为其火网,诱敌深入最富磁性,每使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缺点:当头炮局,相失联络,兵易伤亡,前局受挫,残局鲜有不败者。屏风马局,炮为马所间隔,主力线上之活动,有嫌迟滞。
(二)、先锋马局、单提马局着法:兵三进一卒3进1马二进三马2进3马三进四马8进9优点:先锋马局,抢先跃马,临河观变,或静以碍其前哨线之布置,或动以为车、炮之先导。单提马局,全部机构重在保兵,前局蓄其全力,示以不胜,而图残局之可胜。缺点:二局均属主力线脆弱,忌当头炮之中央突破。
(三)、偏锋炮局、担子炮局。着法:炮二平六象3进5马二进三卒9进1车一平二卒9进1兵一进一车9进5马八进九马8进9相七进五马2进1士六进五士4进5(首着有炮二平七者、第九着有马八进七者,性质相同,无另为一类之必要。)优点:偏锋炮局,以侧翼线为其主力线,深蓄炮力,密布火网,偏功之师,最称猛烈。担子炮局,以静制动,以炮为守,以马为攻,以迂回线为其主力线,侧击之用,别具逸致。
(四)、巡河炮局、缠角马局。着法:炮二进二象7进5马二进三马8进6兵七进一马2进4?优点:巡河炮局,借闪击以抢先布置,巩固前哨,遥应主力。缠角马局,以相口为马之据点,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妙用甚多。缺点:巡河炮局,缺乏正面的攻击精神,布置线虚弱,相、马易受牵制。缠角马局,在未达到据点之前,最碍布置。
上列各局,惟当头炮局、屏风马、单提马三者得局势之正,其余均系一偏之用。然长短互见,彼此相济,皆须识其大意,庶可临机应变。总之,凡布局运子,能发挥其优点者,即为阳、为向;反之为阴、为背;为前者胜,为后者败,毫厘千里,知机其神。执笔至此,忽忆及乾嘉间,象棋国手周廷梅,因入蜀采木,游鱼腹浦,观武侯八阵图遗迹,顿悟弈理故事。今之所言,非出有意,而汇类基本方式之数,竟恰符八阵,且撰稿亦在蜀中,虽出偶然,亦云巧合,我思古人,能无永怀。虽然,即武侯之八阵而悟象棋之理,周子之独也,即象棋之八阵而追踪周子之艺,今人之所易也,读者其细玩之。继言中局:中局为紧接布局而入于战争进行的阶段,其要略有三:
(一)、须审彼此局势之强弱优劣,决定进攻与退守。例如,占先当头炮局,对方应以单提马、担子炮局,则宜由主力线进攻,以其中路虚弱也。如应以屏风马、巡河炮局,则宜主力线现侧翼线同时进攻,以其中路之布置较强也。又如屏风马之火网在前卫线,偏锋炮之火网在侧翼线,此等地带,当敌人布置未峻之前,固不妨探杆小试,借草占风。若其行势已成,即应退守要点以观其变,不得轻撄其锋。
(二)、须视攻守之情势,随时转换阵形。例如当头炮局由主力线进攻而致胜者无论矣;如或遇阻,或移为偏锋炮由侧翼进攻,可移为担子炮易攻为守,可移为屏风马以图腾挪。又如先锋马局,敌方主力线虚弱者,可移作当头炮局;侧翼线虚弱者,可移作偏锋炮局。此局势错综之用也。
(三)、须参酌实力大小及局势关系而换子。兑换价值之合算与否,此固以实力大小为前提,例如以炮易马、以车易炮者失,以炮易炮、以车易车、推而凡以类易者可相抵。然不可不知局势之关系者,例如单提马局,以边马方面之炮为重要;屏风马局,以兵进于相口方面之炮为重要(输入者按:贾题韬写此书时,尚于黑先红后时期,相口为屏风马之相口也,必要说明。其余仿此。);缠角马局以进于相口之马及无马方之炮为重要;担子炮局,以车为重要;若轻与兑换必致影响全局,不得以个别单位之实力为比较也。以轻易重,斯为得之。
中局要略,皆自前论基本局势者引伸而来,使于前者会其要旨,举一反三,此不难迎刃而解。继言残局:
中局会战,胜负已判然者,战事即告结束。若杀伤相当,强弱甚微,三五凋零,平分战场,势须另行部署,再一决之,是谓残局,其要略有二:
?(一)须知杀、和定法。残局为最后之决斗,故杀须定杀,和须定和。例如,单车破士相全,破双相、马,破双士马等;单炮制孤士,制孤象等,何者可杀,何者可和,皆有一定之例,虽有作者,莫能或易。必析其理而明其故。庶几成竹在胸,前乎残局之攻杀,有所准绳;终乎残局之决赛,不至功成垂败也。
(二)须得调度之宜。残局之易在子少,残局之难在路多。路多,则每子之活动范围加大,筹算不易准确,而强弱势微,稍纵即逝,倘有失着,每难挽回。故一点一线,必较尽辎铢,一先一后,必析入微茫;彼此相持也,以闲着待之,无懈可击也,以扰着乱之;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动静以时,轻重勿失。凡此者,皆调度之宜,非仅残局为然,而以残局为尤要。?
相传僧繇画龙,人有点其睛者,破壁飞去。自《战员的分析》至此画龙告终,鳞爪毕现矣,继此更一言点睛之术。